4月2日下午,景范学校、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楚水小学、陈堡小学、张郭中心校、唐刘学校等二十多所学校60多位教师再一次自发来到景范学校一楼阶梯教室,参加“学共体”课堂学生协同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在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郎宏坤副主任言简意赅的活动安排的介绍声里拉开了帷幕。 第一板块:听课察学 第一节课是景范学校的莫璐璐主任为大家带来三年级《认识面积》,整节课围绕“什么是面积?怎样比较面积?”这两个大问题,组织学生在“关键处”开展合作探究、互学互助、交流分享、补充评价,展示了学共课堂以生为本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竹泓小学的李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整节课围绕“三单”展开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一个安全润泽的课堂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板块:课后研讨 两节课后,围绕“学共体”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全体参加活动老师结合察学经历,先小组交流,再大组研讨。二实小倪燕主任的团队认为:“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时,孩子们才能产生协同合作的需要。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材料的呈现都会影响到协同学习的效果。” 沙沟中心校的严友华副校长团队成员分享:“从她观察的焦点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个学生能参照老师板书、主动求助同学,在小组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切切实实地有了自己的收获。” 沙沟中心校周奋小学的纪根林主任根据课堂察学情况提出教师既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如何抓住本质,从线的认识到面的认识?”也要关注协同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协同合作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既做到独立思考、互相学习,又不能人云亦云?” 楚水的於以华副校长提出关于课堂重建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学习力,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该怎样做取舍?如何紧扣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执教研究课的两位老师自我剖析,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低年级孩子小,该如何选择和呈现能引发学生统计兴趣的素材?”两位老师真诚感谢参加研讨的老师们,感谢大家历时近4小时的观课察学、研讨交流,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课堂重建的建议。 活动最后教研室郎宏坤副主任在活动小结时指出:现在是我们探索“学共体”课堂的初始阶段,对于小组协同学习的课堂规则,学生将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学共体”课堂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要将愿景变为现实,既要传承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也要摒弃原来课堂教学中的沉疴积弊,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渐进式确定性的课堂教学蜕变。为了心中美好的课堂愿景,我们共同努力、抱团成长,携手同行、步履不停,一步一步走向水乡课改的美好明天。 4月2日下午,景范学校、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楚水小学、陈堡小学、张郭中心校、唐刘学校等二十多所学校60多位教师再一次自发来到景范学校一楼阶梯教室,参加“学共体”课堂学生协同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在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郎宏坤副主任言简意赅的活动安排的介绍声里拉开了帷幕。 第一板块:听课察学 第一节课是景范学校的莫璐璐主任为大家带来三年级《认识面积》,整节课围绕“什么是面积?怎样比较面积?”这两个大问题,组织学生在“关键处”开展合作探究、互学互助、交流分享、补充评价,展示了学共课堂以生为本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竹泓小学的李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整节课围绕“三单”展开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一个安全润泽的课堂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板块:课后研讨 两节课后,围绕“学共体”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全体参加活动老师结合察学经历,先小组交流,再大组研讨。二实小倪燕主任的团队认为:“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时,孩子们才能产生协同合作的需要。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材料的呈现都会影响到协同学习的效果。” 沙沟中心校的严友华副校长团队成员分享:“从她观察的焦点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个学生能参照老师板书、主动求助同学,在小组交流时能认真倾听,在这样的课堂上切切实实地有了自己的收获。” 沙沟中心校周奋小学的纪根林主任根据课堂察学情况提出教师既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如何抓住本质,从线的认识到面的认识?”也要关注协同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状态:“协同合作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既做到独立思考、互相学习,又不能人云亦云?” 楚水的於以华副校长提出关于课堂重建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学习力,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该怎样做取舍?如何紧扣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执教研究课的两位老师自我剖析,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低年级孩子小,该如何选择和呈现能引发学生统计兴趣的素材?”两位老师真诚感谢参加研讨的老师们,感谢大家历时近4小时的观课察学、研讨交流,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课堂重建的建议。 活动最后教研室郎宏坤副主任在活动小结时指出:现在是我们探索“学共体”课堂的初始阶段,对于小组协同学习的课堂规则,学生将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学共体”课堂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要将愿景变为现实,既要传承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也要摒弃原来课堂教学中的沉疴积弊,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渐进式确定性的课堂教学蜕变。为了心中美好的课堂愿景,我们共同努力、抱团成长,携手同行、步履不停,一步一步走向水乡课改的美好明天。 
|